关于印发《海西州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具体措施》的通知

西政办〔2021〕3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州政府各部门:

 

《海西州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具体措施》已经州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7日

 

----------------------------------------

 

海西州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和《青海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若干举措》(青政办〔2021〕1号),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强化政策服务供给,拓宽就业新渠道,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局势,结合我州实际,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一、拓宽灵活就业渠道

 

1.鼓励创办经营实体。为新办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网通办”服务,鼓励劳动者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允许劳动者依法自主选择经营范围,不歧视、不限定、不增设门槛。(州市监局、州商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积极发展小店经济。贯彻落实商务部等7部门《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0〕215号),扶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劳动者开办夫妻店、创意小店、民族特色小店等经营实体,打造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小店集聚区。(州商务局、州住建局、州市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鼓励创办领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农牧业生产和开发,重点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农牧业技术、农牧产品加工、“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农牧区电子商务、农牧区合作经济等领域创办领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州农牧局、州扶贫局、州商务局、州市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培育新个体支持自主就业。引进知名电商平台入驻海西,引导各类互联网平台企业降低个体经营者使用互联网平台交易涉及的服务费,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吸引更多个体经营者线上经营创业。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允许其使用网络经营场所登记个体工商户。(州商务局、州市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5.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州发改委、州工信局、州商务局、州市监局、州教育局、州文旅局、州卫健委、州交通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创造非全日制灵活就业机会。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推动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建筑装修、家政服务等行业提质扩容,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通过加盟形式,整合小散便利店资源。(州住建局、州商务局、州人社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7.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大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投入力度,增强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州民政局、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灵活就业环境

 

8.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审批模式和多层联动协同服务机制,开通行业准入办理绿色通道,对需要办理相关行业准入许可的,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州市监局、州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州商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9.简化优化证照办理。落实个体经营豁免登记规定,在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无须办理营业执照。(州市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实施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协调互补、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联结互动,引导劳动者规范、诚信经营。(州委网信办、州市监局、州文旅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取消部分收费。按照国家、省、州相关政策,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定期开展涉及灵活就业收费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公开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州住建局、州市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提供低成本场地。落实阶段性减免国有房产租金政策,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帮助个体经营者等灵活就业人员减轻房租负担。鼓励有条件地区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空间改造为免费的经营场地,优先向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州国资委、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州住建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灵活就业能力

 

13.推动新职业推广和使用。配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做好新职业发布和应用。指导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按照新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新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州人社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意愿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鼓励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开办店铺、市场分析、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创业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支持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维修、养老、托幼、家政、餐饮、电商、物流等技能培训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新模式,对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州人社局、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落实各类扶持政策

 

16.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全面落实定期限额扣减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优惠、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州税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及时发放创业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以及三江源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青海内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依法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同一经营场所、同一经营项目,已享受创业补贴,法人变更为家庭其他成员的,不再重复享受创业补贴。(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支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10类人员自主创业,按规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并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州人社局、州财政局、人行海西州支行、海西州银保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9.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实现灵活就业,以及创办领办农牧民合作社的大中专毕业生,并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创业登记的,对其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生活费给予补贴。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实际缴费的70%给予补贴。创业领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个人实际缴纳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70%给予补贴,生活费补贴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执行。(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0.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以个人身份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0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2021年可继续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对2020年未缴费月度,可于2021年底前进行补缴,缴费基数在2021年我省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州人社局、州税务局、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劳动权益保障

 

21.协调灵活就业用工关系。落实就业劳动保障政策,依法确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关系。倡导基层工会积极作为,畅通企业与职工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协商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双方平等协商。对未建立劳动关系、不适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引导用人单位与灵活就业人员签订民事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州人社局、州总工会,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2.依法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对企业劳动报酬支付的监督检查,畅通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渠道,依法纠正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案件列入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守法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动态分类监管。提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服务质效,优化办案程序,依法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州促进就业和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做好针对性工伤保障。持续推进建筑、铁路、交通、水利、能源等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落实《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3号)和《青海省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青人社厅发〔2018〕8号),确定工伤预防重点领域,按规定开展工伤预防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和评估等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州卫健委、州应急管理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大帮扶救助力度

 

24.加强就业援助。对登记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及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州人社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强化社会救助。将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范围,按规定给予救助。(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26.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劳动就业统计监测制度,做好新就业形态统计监测工作。(州人社局、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西调查队,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7.优化人力资源服务。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免费发布非全日制或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供求信息,组织专场招聘服务活动。(州人社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加大服务机构建设。通过按时足额兑现基层就业人员工作补助、开展就业政策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就业服务业务经办人员和就业联络员的能力素质。不断夯实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着力解决各市县基层就业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全面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城乡群众和用工单位切实享受到党和国家就业创业惠民政策。(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9.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紧密围绕促进就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继续抓好“海西州手机就业服务大厅”的宣传推广工作,以完善功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平台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实现政策网上发布、业务网上办理、办公网上进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30.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政府稳就业主体责任,强化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创新工作举措,凝聚部门合力,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政策落实,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州促进就业和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1.注重激励扶持。将促进灵活就业工作纳入文明创建工作内容,优先推荐灵活就业政策落实好、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单位为文明地区、单位。(州文明办,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2.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媒体媒介,深入宣讲中央、省州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先进典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支持灵活就业、鼓励新业态就业的社会氛围。(各有关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措施自2021年6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6年5月31日。


发布: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