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 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

镇政办发〔2021〕32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13号),全面强化“十四五”期间稳就业、保就业举措,加大灵活就业支持,培育增长新动能,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同意,现就我市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鼓励创办个体经营实体。鼓励劳动者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在我市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以及平台就业人员购置生产经营必需工具的,可给予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对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及毕业2年内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所创办的创业主体,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允许市场主体名称中使用表明企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对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使用网络经营场所登记个体工商户。〔市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办(行政审批局)、税务局、人行镇江市中心支行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落实财政、金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推动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建筑装修等行业提质扩容。鼓励各地加大政府购买灵活就业服务成果,开发更多养老、托幼、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就业岗位。鼓励各地建设就业帮扶车间,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范围。强化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50%的社保补贴。对2020年期间因缴费困难未缴费的,可于2021年底前补缴,并免收滞纳金,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对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补贴政策期满后仍未实现就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再一次性延长,延长期不超过1年。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及时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范围。〔市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商务局、税务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网络直播、短视频分享、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物流配送、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家政服务、在线娱乐、文化创意等互联网平台企业,鼓励劳动者通过平台实现灵活就业、兼职就业、副业创新。合理设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规则,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降低服务费、加盟管理费等费用,培育互联网初创企业、成长企业,重点促进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成长壮大。加快推进出租汽车“巡约一体”发展,鼓励巡游车和网约车合作。〔市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文广旅局、市场监管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鼓励各地集合资源禀赋,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中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重点群体提供。对入驻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场所或租用各类园区标准化厂房生产的返乡入乡创业企业,各地可给予一定额度的租金减免。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帮助个体经营者等灵活就业人员减轻房租负担。鼓励有条件的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将综合服务设施闲置空间、非必要办公空间改造为低偿经营场地,优先向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捕渔民、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支持各地规划设置相对固定的临时摊点经营场所,引导个体商贩在指定区域内有序经营。〔市发改委、科技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灵活就业金融支持。加大推进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增量扩面,加大市场监管、税务、海关、征信等数据共享力度,促进银行机构优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推广使用应收账款平台,鼓励商业银行依托平台优化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发挥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作用,推广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政银合作产品,重点支持首贷户和信用贷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市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人行镇江市中心支行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放宽灵活就业准入限制。打造 “镇合意”营商环境品牌,依托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全面实行开办企业“一表填报”全程网上办,2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需要办理相关行业准入许可的,实行多部门联合办公、一站式审批。对在政府指定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无须办理营业执照。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住建局、政务服务办(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优化灵活就业供需匹配。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在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和机构开设灵活就业专区专栏,免费发布供求信息,按需组织专场招聘。支持有条件地区设立灵活就业超市,为灵活务工人员提供岗位对接服务。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道)、村(社区)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并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对发挥作用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确定诚信服务机构、入选行业骨干企业等方面优先支持。〔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开展灵活就业职业培训。将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重点群体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有创业意愿的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围绕产业强市战略推动新职业应用,及时将颁布名称和标准的新职业纳入培训目录范围,引导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与新职业标准制定,开发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新职业培训课程。支持各类院校、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新模式,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工种)和补贴标准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畅通灵活就业人员职称评审渠道,符合本市职称评审条件的灵活就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人事代理机构申报。〔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畅通灵活就业参保渠道。具有江苏户籍和在我市就业并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外省户籍且在江苏省内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10年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在本市就业登记地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可在公布的当年缴费基数上下限之间选择适当档次的缴费工资基数。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其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坚持先参保、后开工,持续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市人社局、税务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细化完善互联网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探索适应跨平台、多用人单位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完善行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立健全新业态行业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引导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或行业企业代表、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从业人员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劳动定额、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按行业标准积极协商解决劳动者的合理诉求,切实保障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市人社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应急管理局、卫健委、总工会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完善灵活就业统计制度。实行灵活就业人员承诺制就业登记制度,灵活就业人员可到就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对信息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后,无需再次提供就业证明材料。建立新业态灵活就业信息采集制度,对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新增就业统计。〔市人社局、统计局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健全灵活就业推进机制。各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稳就业主体责任,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强化部门协同,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政策落实,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将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有关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和测评内容。加大宣传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典型做法,营造支持灵活就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建立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9日



相关文章:

  1. 镇江市 政策解读《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 [2021-07-12]

来源: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