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湖南省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经费自收自支(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离退休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参加工伤保险。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湖南省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名单、月工资标准、缴费金额及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的情况在本单位内定期公示,并将相关情况记入《工伤保险手册》。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工伤保险工作。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延迟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七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缴费费率。根据我市工伤保险的实行情况,暂确定我市三类行业的基准费率为:一类行业0.5%、二类行业1%、三类行业2%。按照费率浮动为:一类行业0.5%;二类行业缴费率分为0.5%、0.8%、1%、1.2%、1.5%五档;三类行业的缴费率分为1%、1.6%、2%、2.4%、3%五档。用人单位初次缴费率为该单位所属行业的基准费率。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档次需要调整时,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卫生、安监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医疗费;

 

(二)一级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

 

(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丧葬补助金;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八)辅助器具费用;

 

(九)工伤康复费用;

 

(十)工伤认定调查和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十一)工伤预防的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奖励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费用(按当年度征缴的工伤保险费总额的10%提取)。

 

第十条 建立市级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市级储备金按照当年本市工伤保险基金收缴总额的10%。市级留存7%,向省上解3%。

 

工资保险储备金用于全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及工伤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的调剂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时,由市人民政府垫付。工伤保险储备金的使用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一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十四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60日。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 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填报工伤认定申请表并附相关证据:

 

(一)受伤害职工的身份证明;

 

(二)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

 

(三)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四)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五)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者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其他证明;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的证明;

 

(七)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者其他证明;因发生事故下落不明,提出因工死亡申请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证明材料;

 

(八)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和死亡证明;

 

(九)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交民政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证明;

 

(十)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对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

 

第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即时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完整,属于工伤认定范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十七条 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一)超过申请时效的;

 

(二)不符合管辖权规定的;

 

(三)属于《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情形的。

 

对于不予受理的,劳动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勘察事故现场、走访有关人员、查阅用人单位的事故记录及有关资料,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一条 设立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全市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决定书;

 

(二)工伤职工本人身份证的复印件;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二十三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医疗鉴定意见。必要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直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医疗诊断。

 

第二十四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根据《湖南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五条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复查鉴定按本办法规定的按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 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其费用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或者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提出的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其鉴定结论高于原等级的,鉴定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鉴定结论低于或者与原结论相同的,鉴定费用由申请人负担。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职工,其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工伤认定前,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垫付;经认定为工伤的,垫付费用及以后的医疗费用由经办机构核定后,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市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第二十八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其购置、安装、维修、更换辅助器具的费用按有关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二十九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处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或者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不足十五年的,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继续享受工伤保险的伤残津贴待遇。

 

职工因工致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二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停发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五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五级伤残为3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30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七级伤残为15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七级为15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三十四条 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自愿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五年(含五年)的,由用人单位按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不足五年的,每减少一年扣除20%,但最高扣除额不得超过全额的90%。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或者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本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得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因工死亡的,为54个月市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工伤死亡的,为48个月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因工死亡或者视同工伤死亡职工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为60个月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死亡,用人单位应当于职工因工死亡后30日内,凭死者的死亡证明以及死者亲属资料到经办机构申报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经办机构应当在接到申报后15日内核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三十七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第三十八条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确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4个月后,该职工重新出现,供养亲属按月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预支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退回经办机构。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每年按规定向经办机构提供工伤职工享受伤残津贴以及工亡职工遗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证明。

 

工伤职工或者工亡职工遗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工亡职工遗属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经办机构,经办机构从条件发生变化的次月起调整工伤保险有关待遇。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将生产经营权、劳务工程等施工权转移或者承包给无证经营者经营或者承包的,工伤保险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征收工伤保险费,定期公布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二)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个人工资、年龄、工种等基本情况,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负责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个人基本情况及工伤保险待遇情况的记录;

 

(三)进行工伤保险的调查、统计和信息系统管理;

 

(四)按照规定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负责工伤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工作;

 

(五)按照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

 

(六)为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免费提供工伤保险政策和咨询服务;

 

(七)根据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调整单位缴费费率的建议。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受伤职工及时送往与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服务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医,伤情稳定后转往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服务机构。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从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之日起30日内,持工伤证明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工伤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有关待遇的登记。逾期未办理工伤保险有关待遇登记的,未办理期间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由用人单位依据《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标准负责支付。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或者参加工伤保险后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无故停缴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后,由用人单位依据《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第四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时,可以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以及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章:

  1. 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 [2016-03-28]
  2. 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14年) [2014-02-22]
  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3-04-25]
  4. 工伤保险条例(全文-2010年修订) [2010-12-20]
  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 [2010-03-17]
  6.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 [2007-07-05]
  7. 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4-11-11]
  8. 工伤保险条例(全文-2004年1月起施行) [2003-04-16]

来源: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2009-02-18